前两篇文章中写道,台风的侵袭,给柑桔低带来了不少的损害,现在好不容易台风走了,以为终于可以开始采取措施,挖沟排水降低损失,结果又发生了柑桔病害。
这叫疫霉褐腐病,又称为疫病、疫腐病,病因诱发的因素很多,气温高,闷热并暴雨或连续2天下雨即可发病,9月中旬到10月中下旬是发病高峰期。这次的台风给部分地区带来大暴雨,雨水多,加上雨后湿度过大,容易发生褐腐疫霉病,防治不及时的将发病严重,引起大量落果。
台风来了吹落一批果,如果我们再不护好果,这种病掉一些果,那种病又烂一部分果,还能剩多少果?而且落的这些果的前期投入也都白费了。
疫霉褐腐病在发病初期症状表现逐渐深入,开始形成圆形淡褐色病斑,然后病斑逐渐扩大,颜色加深,呈褐色水渍状。后期变腐烂且有刺鼻味,潮湿天气长出灰白色霉层,严重的果实不久即脱落。疫霉褐腐病只侵染果皮,不深入果肉。
发生规律:
柑橘疫霉褐腐病由低等真菌诱发,温度和湿度对该病的爆发影响最大。当温度在25-31℃,相对湿度在85%以上时可快速蔓延。所以,25°C-28°C加上雨水多即达到防治标准,用药剂进行预防。
发病的多是果树的中下部以及内膛的果实,接近地面的果实一般最先受到感染,越成熟发生越严重。
a、那么哪种园子需要特别注意呢?
b、荫蔽、通透性差或丰产的果园;
c、偏施氮肥的果园;
d、果实过于低垂、土壤粘重的果园。
这几种类型的园子在涝害、暴雨以后特别容易发病。单打真菌的药物不经济,宜在九月中旬做好保护工作,秋冬季节多雨水的地区如桂林也要特别注重防治。
防治方法:1.及时排水,降低果园湿度;2.保持清洁,对园区里的病果做及时处理,并挖沟撒石灰集中深埋;3.喷药保护,以预防为主,用药要注意天气变化,前期使用预防性药剂;发生初期中期使用预防+治疗性药剂,并适当缩短用药时间。
推荐小桔灯的用药配方:
1.在发病前要先做预防,应喷施苯醚甲环唑.嘧菌酯3000倍喷雾,或5%吡唑醚菌酯1500倍喷雾预防;间隔15天左右一次;如果使用铜制剂则需要7到10天一次药;
2.上面那点说的是预防,我们现在来说治疗,如果说已经产生病害,则使用45%咪鲜胺2000倍+乙膦铝800倍+代森锰锌800倍喷雾,10-15天一次;其中乙膦铝可以和恶霜灵,甲霜灵药剂进行轮换使用,注意不能跟氢氧化铜等强碱性药剂混用。
3.打药需要喷匀,重点是靠近地面30公分果实。
有效药物
预防性药物:氢氧化铜、代森锰锌、吡唑醚菌酯、嘧菌酯、乙磷铝锰锌、甲霜灵锰锌。
治疗性药物:乙磷铝、甲霜灵。
在上一篇我们写到了台风暴雨之后柑橘园应该如何正确补救?现在又整理了陶峰之后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,两篇文章有所联系,但是侧重点不同,建议大家关联查看,提取对自己有用性最大的信息,另外提醒大家注意木虱的迁飞,昨天还是看到有人说果园发现木虱成灾了,各种病虫害真是防不胜防。种柑就是一场持久战,种柑人没有所谓的周六周日休息日,天气太热了担心果实被晒伤,下雨又怕积水、裂果,还要跟各种病虫害打游击战,但是付出总会有回报,谁坚持到最后才能笑到最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