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场柑桔与病害的较量,
2012年,广东几十万亩沙糖桔惨遭病害,
2013~2018年,江西赣南超5000万株柑桔树被毁,
2018年仅江西南丰就有10万株柑桔树砍伐,
2015年,美国弗罗里达州柑桔产量暴跌,
......
其罪魁祸首就是黄龙病!
另一方面,
2012年~2017年,
广西柑桔以年均60万亩的速度飞涨,
长江上中游柑桔带(四川、重庆、湖北)产区优势明显,
全国产区规模骤变,
杂柑换代需求增强!
前有黄龙病的前车之鉴,
后有产区迁移、品种更新、规模剧增。
果农对木虱、脱毒苗、预防黄龙病蔓延越发重视,
但黄龙病依然像“魔鬼”一样,无处不在!
如何辨别黄龙病
一、黄龙病,往往从一个枝组开始
黄龙病的黄化,是因为细菌阻塞了筛管,往往表现为缺素症状。但是仔细观察,就能发现斑驳黄化的叶片,如果出现大部分缺素,而其中一两个枝组叶片斑驳黄化的情况,基本就可以断定是黄龙病了。
图/柑桔园中的“定时炸弹”
黄龙病叶片摸起来手感硬滑,补充肥料不转见绿,在树冠中出现一条或数条叶色褪绿和叶脉稍黄的枝梢,称之“插金花”、“鸡头黄”等。随后其下段枝条的叶片和树冠其他部位的枝条叶片相继褪绿黄化,发病中后期,上缺素下斑驳是其典型特征。
在叶片和果实上,柑桔黄龙病的症状多样。叶片上就分了斑驳型、黄化型、缺素型黄化;果实上染病又被称为“红鼻子”果。
图/黄龙树上部缺素
如果还是不确定是否患病,可以送检到相关检验机构进行鉴定。
二、感染黄龙病的果园案例及图鉴
病果(沃柑)
甜橙病叶(驳斑型病叶)
黄龙病三种基本症状
三、柑桔黄龙病:可防不可治
柑桔黄龙病是柑桔上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病害,其病原为韧皮杆菌属细菌,目前无法治疗,声称能治绝对是骗人的。
黄龙病的传播途径有两种,一是通过嫁接传播;二是柑桔木虱传播。柑桔木虱是田间传播该病的唯一自然媒介,土壤工具目前没有证明可以传毒。
黄龙病的防治方法:选择无病苗、统一防治木虱、砍掉黄龙病树消除病源。
预防黄龙病蔓延
一、选择健康容器大苗、脱毒苗种植,确保无任何检疫性病害。
二、生态隔离:利用自然屏障和人工种植生态林建立生态隔离,预防木虱快速迁飞和溃疡病传播。
三、设置防虫网屏障,预防木虱迁飞和溃疡病菌的传播
四、黄龙病无法“抢救”,一旦发病需及时砍除,可大大降低其他果树黄龙病发病率。
在果树丰产性好的果园中,一棵树挂果一两百斤,这样的果树如果出现黄化,即使是发现了明显的黄龙病斑驳黄化的特征,果农一般是舍不得砍的,因为如果两百斤果就是上千元的收入。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,把黄化的枝组砍掉,殊不知,这样的做法等于在果园里埋了一颗定时炸弹。
五、防治木虱传播
1、木虱体内的病菌是怎么来的?
木虱作为黄龙病传播的唯一昆虫媒介,首先它是需要获菌才能进行传播的。一般来说,取食带菌植物是木虱获菌的主要方式。病菌会通过口针进入消化道,并穿过中肠、血淋巴和唾液腺上皮细胞等不同生物膜结构,最终到达唾液腺。
1~2龄若虫获菌能力差,不会传毒;3~5龄若虫后,获菌能力强,病菌增殖快,羽化后可传毒,且终生带毒;成虫因免疫机制逐步完善,获菌能力不强,在带菌植株上取食后,体内病菌浓度无法迅速增加,从而很难将黄龙病菌传给健康植株。
此外,木虱雌虫能通过卵巢将黄龙病菌传递给子代,求偶交配也能将病菌从感染的雄性个体传给雌性,但这两种传菌方式的效率都很低,基本上可以忽略。
2、木虱传病的特性
柑桔木虱只在嫩芽产卵,若虫在植株幼嫩组织发育,所以发生量与发生时期与梢期基本吻合。柑桔在感染黄龙病后,会出现黄叶现象,并释放某些挥发性物质,以吸引大量木虱成虫取食并产卵,延长其危害时间。而木虱一旦携有黄龙病菌,发育加快与繁殖能力会有所提高。3龄后若虫在病树上取食,体内病菌的相对浓度迅速增加,待其羽化后会优先叮咬健株,从而造成了黄龙病的快速传播。
3、有木虱不一定会感染黄龙病?
木虱只是传菌媒介,只有带菌的木虱才能通过取食来传病。而木虱获菌其实也受到了各种限制,如不同龄期木虱的获菌能力、黄龙病树的抽梢次数、黄龙病菌在柑桔叶片中的浓度等。若是果场附近无失管的果园或重病区,给其提供获菌条件与栖息的场所,带菌木虱的数量不会特别多。再者,木虱的传菌时间需5小时以上,固传菌的效率并不是很高。
4、药物控制
基于以上,木虱上树并不能判断为染上了黄龙病,但却需要格外引起重视,应立即施药防控。选择高效、速效的药物:甲氰菊酯+噻虫嗪/吡虫啉/啶虫脒,后喷施磷钾源库等,促其老熟,以缩短木虱及其他病虫害的危害期。
做好以上措施,
其实黄龙病并不可怕,
切记三点:
①选择无病苗
②统一防治木虱
③砍掉黄龙病树消除病源
客户接待基地分布:四川陶然农业蒲江果园基地、新津苗木繁育基地、重庆忠县果园基地;其他合作区域及合作客户基地等,基地参观需提前预约。
参观预约、苗木咨询:
①直接联系个人客户经理
②拨打全国统一客服热线:400 693 9993、180 8090 9665